各教学单位:
教学成果奖是教育教学规律的集中反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示范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26年为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年份,学校为了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优异成绩,现启动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本次申报项目面向全校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申报成果需紧密贴合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涵盖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内容、管理等多个方面,以取得具有创新性与实践成效的成果。
2.申报类别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层次、基础教育层次,涵盖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等领域的成果。
3.已获省级奖项且内容无实质性创新或重大突破的项目,禁止重复申报。
二、推荐原则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
3.坚持引导优秀人才执着于教书育人,向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倾斜。
4.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应用推广,以带动并提升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5.已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同类奖项,但近4年来在理论或实践研究中无显著创新,或对成果权属等问题存在异议且未能在申报期限内妥善处理的,不得参与本届教学成果申报。
三、成果要求
1.思想导向正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2.具有创新性: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管理等方面有独特的创新点,能够突破传统,提出新的思路、方法或举措,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实践成效显著:经过至少2年以上(含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师生、同行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4.具有推广价值:成果具备显著的示范效应与辐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同类院校及相关教育领域,为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宝贵经验与参考。
5.材料规范完整:申报材料需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且内容全面,应详尽展现成果的核心价值、创新亮点、实践历程及实际成效。包括成果总结报告、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支撑材料等,材料格式应符合相关要求。
四、推荐名额
推荐名额为:基础教育培育名额6个、职业教育培育名额3个、本科层次培育名额20个及获批2024年度省级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9个(见附件1)。
五、遴选及申报工作安排
(一)学院遴选阶段(2025年10月30日前)
各二级学院要做到有组织教研,根据学院的特色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组织专门培育项目申报团队,总结凝练近年来学院教学改革的成果,遴选出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等三个层级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的项目。同时根据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组织专家对学院申报项目团队,跟踪督促项目申报、指导咨询及申报材料打磨;各项目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及时修正、调整和完善与项目有关的相关内容,促进成果质量的提升。
各学院申报项目认真撰写成果申报材料,经项目所在单位审核评议后,于10月30日前将如下纸质材料一式2份提交至教务处建设科(红角洲校区行政楼117办公室,联系电话:83831482):并完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拟培育教学成果情况汇总表》(附件2)、《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附件3)《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请表》(附件4)、成果的科学总结以及成果概述等相关支撑材料等。同时将电子材料以“学院名称+申报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材料”命名发至304462797@qq.com。
(二)学校培育阶段(2025年11月至申报日期)
学校将汇总各类成果,组织专家对拟申报的各类成果进行评审,根据名额遴选出省级培育项目。
学校将对遴选出的省级培育项目团队召开专门教学成果培育工作会,根据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标准,跟踪督促培育项目建设、指导咨询及申报材料打磨;各项目团队根据专家意见及时修正、调整和完善与项目有关的相关内容,促进成果质量的提升。
附件1: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汇总表
附件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拟培育教学成果情况汇总表》
附件3:《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附件4:《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教务处(考试中心)
2025年10月9日